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文学 www.2kwx.com,我创业的那些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还未亮,络绎不绝的鞭炮声就把人们从梦中叫醒。现在的农村,经济条件也都比以前好了许多许多。记得萧剑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买的鞭炮都少得可怜,而现在,基本家家户户在鞭炮上花的钱都接近千元了。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是浪费,可过年,这个在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图的不就是个气氛与热闹吗。

    由于今天是年三十,人们常说的过大年,家家户户都很早就起来,忙活了起来。吃过早饭,萧剑就和哥哥们一起去祖坟上坟,请祖宗回家过年。然后又开始贴春联,福字,挂钱儿,门神。

    在东北,大部分人家都会贴天地爷,灶王爷灶王奶奶,财神爷等,有的还会供奉保家仙。保家仙通常是黄仙,胡仙。大年三十这天,都会用新的黄表纸,折叠后在上面写上供奉两字,下面写上黄仙,胡仙两个字。贴好后,还要点上三炷香。除夕夜放完鞭炮后,要先把煮好的饺子供奉给保家仙和财神爷,天地爷,灶王爷爷灶王奶奶,然后才能吃。

    在这里,允许我浪费笔墨先介绍一下萧剑老家过大年的习俗。俺们东北人把过春节称为过大年。在东北农村,过大年可热闹了,有很多是俺们东北人过大年独有的习俗。不是有这样一首民谣么,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初二初三满街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一些习俗都消失了,但还是保留下来一些。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那么习俗就会受到更好的重视。在我们老家,目前依然保留的习俗有:

    杀猪菜。在我们这里,过了腊八之后,人们就开始杀猪宰鸡,把猪肉切成块,放在大缸中送到仓房里冻起来以备节日期间用。谁家杀猪都要用酸菜和肥肉、血肠放在大锅里炖,这便是人们常说的 “杀猪菜”。杀猪菜,原本是东北农村每年接近年关杀年猪时所吃的一种炖菜。杀猪菜不怎么讲究什么配料、调料,只是把刚杀好的猪肉切成大块放进锅里,加入水,放上盐,然后边煮边往里面切酸菜,等到肉烂菜熟后,再把灌好的血肠倒进锅内煮熟。上菜时,一盘肉,一盘酸菜,一盘血肠,也有的是把三者合一,大盆大盆地端上桌来。吃的时候搭配着蒜酱,那味道别提有多美了。

    办年货。在我们这里,过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日“年货”。过年之前采购工作称为“办年货”。年货一般包括鞭炮、对子(春联)、灯笼、水果(苹果,桔子,梨等)等。家里有小孩的还要给小孩买新

    衣服,这是规矩。在农村置办年货多选择赶集,年集是一年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在大集上要把香蜡、纸码、鞭炮、年画、红纸、白糖、烟茶、糖果、佐料等买回家。

    黏豆包。黏豆包是一种满族食品,满族人传统上喜欢黏性的食品。目前仍是东北地区人们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黏豆包一般是在冬季开始的时候制作,然后放入户外的缸(天然冰箱)中保存过冬。制作方法是将红小豆或大芸豆煮熟,捣成豆沙酱,放入细砂糖,攥成核头大的馅团。用揉好的黄米面将豆馅团包入里面,团成豆包状,放入波罗叶(苏子叶)的屉中大火蒸二十分钟,即可出锅。吃的时候可蘸白糖,吃其香甜黏;也可拍成小圆饼用油煎吃,品其香酥脆。

    贴春联、贴窗花、挂年画。过年家家都要贴对子(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养猪的要在猪圈上贴上“肥猪满圈”,粮囤子上要贴上“粮食满仓”,马车和拖拉机上要贴上“出入平安”的字样,养鸡的要贴上“金鸡满架”,养牛羊马的,要贴上“六畜兴旺”,如果家里有水井的,要贴上“井泉大吉”。在大门口贴上“出门见喜”。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农历二十九或者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