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文学 www.2kwx.com,从平乱悍将到威逼“四夷”之外交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894年6月9日,日人以护送大岛圭介返朝复任为名,由驻朝公使大鸟率400名日军在仁川登陆,翌日抵达汉城。

    在此同一天,由聂士诚、叶志超所率领的戡乱清兵,也相继到达了距汉城150余里的牙山县。

    而袁世凯也在前天接到了李鸿章奉旨出兵的电报,立时派人通知了朝鲜政府。

    再说此时东学党起义军。全琫准拿下全州后,便积极联合全罗道以外的其它各道的农民起义队伍,筹划挥师北上,直取汉城。正在这时,传来了一个很不妙的消息,清国000戡乱精兵已在牙山登陆。

    这支起义军本来就不是什么训练有索的正规作战部队,几乎清一色的种地农民,听到这一消息,顿时人心涣散,惊恐万状。再加农忙季节来临,整天喊打喊杀的也不是什么正当职业,忽拉一下,便散去了许多人。6月7至8日,全琫准的起义军又连着吃了两次败仗,在情势所迫下,小全不得不暂时放弃北上。朝鲜政府便趁机派人与全琫准讲和。

    6月10日,全琫准同朝鲜政府缔结了“全州和议”。6月1日,东学党起义军全部撤出全州。

    而由内田良平为首的日人“天佑侠团”,见“放火”的目的已经达到,也在几天之前悄悄地离开东学党起义军,隐匿于汉城。

    当6月9日大鸟率400名日军刚刚进驻汉城日人领使馆时,袁世凯就立刻找上门,当面质问大鸟:

    阁下只是复任公使而已,用得着带这么多兵来朝鲜吗?

    大鸟并不生气,而是笑笑说:眼下东学党来势正凶,保护领使馆人员和日人在朝侨民,也是在下职责,何况只区区400人而已嘛。

    袁世凯很不客气地说:400人?400人后面恐怕是大部队吧?大鸟顿时无语,谈话不欢而散。

    袁世凯立即将这一情况迅速电告北洋大臣李鸿章。李鸿章接到袁世凯的电报,即刻电饬驻日公使汪凤藻照会日人政府,质询日人私下单方面派兵一事。

    此时日人经过十年“退婴”后,已不再是个乖巧可爱的“婴儿”,而是一夜之间,突然变成了一个凶狠残暴的禽兽,开口便说:日本政府从不承认朝鲜为中国之属邦。同时,日人外相陆奥宗光还急电驻清公使小村寿太郎,命其照会清国总理衙门:朝鲜现在发生重大暴乱,我国认为有派兵必要,帝国政府拟派兵若干,前往朝鲜。

    6月10日,日人一支约7000余人的混成旅团开始在仁川登陆。而聂士诚、叶志超所率领的000名清军仍依然停留牙山原地待命。

    袁世凯得到消息,急电报告李鸿章,并立即会晤大岛圭介,会商双方撤兵之事。根据袁世凯发给李鸿章的电报,两人会谈情况如下:

    袁世凯说:韩国乱事渐平,我国拟定早日撤兵。日人如果继续增兵,我国自然也要增兵,双方防备,必生嫌隙。如西方人藉机播弄,韩国危急,清日亦必有损。清日和睦,亚洲大局可保。倘互生嫌隙,徒然自害。我辈奉使,应统筹全局以利国家,宣可效武夫应来多事?我深知必无利,故尚未调一兵来汉城。

    大岛圭介说:我之见解与您一致。我国因把韩乱看待太重,才派来军队。我年过六十,岂愿生事?我们二人就此约定:我国留八百士兵,除外尽力阻止增兵,你也发电阻止贵国增兵,我们推诚相办。

    大鸟虽然自称年愈六旬之人,但却老而弥辣。表面上说的十分动听,实际上是在虚与委蛇,因为日人自感眼下在朝鲜的兵力尚嫌不足。大鸟之所与袁世凯口头相约,为的是麻痹清国,延缓清国的增兵速度,为本国争取增兵时间,占据军事上的先机。

    6月16日,日人混成旅7600名士兵全部完成登陆,其中先期登陆的5000名士兵已集中汉城一带,抓紧构筑工事,准备作战。

    袁世凯见日人非但丝毫无有撤兵之意,反而仍在继续增兵汉城,心中大为惊恐!根据已往的经验和判断,日人并非来者不善这么简单,怕是要有大的军事行动了!袁世凯不敢怠慢,即请朝鲜政府向日人政府提出抗议。朝鲜外署也多次照会日人驻朝公使大岛圭介,要求撤兵,但大鸟却一味搪塞,仍不打算撤兵。无耐之下,袁世凯只好又向各国驻朝公使发出请求,向日人施压。然而,此时各国的态度表现得十分微妙,他们本着各自的利益,只是向大鸟发发抗议而已,似乎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朝鲜的局势已充满了危机,随时可能发生不可预见的事情。于是,袁世凯不容自己再多想下去。立即急电李鸿章:

    前与大鸟约订,华不加兵,日续到兵,稍息即回。今卸完船兵将久驻。且韩余匪以数百兵可除,何须五千久驻?韩人迭以公法各约驳诘,各国官员亦迭诘,均不理,惟称护馆,自属狡辩。各洋人亦谓华应预备,未可信日。乞筹备。但日知今年慈圣庆典,华必忍让。倘见我将大举,或易结束。否则非有所得不能却也。然前言俱食,后言何可信。况日廷意在协韩,鸟自不能主,且日本图韩蓄谋已久,恐非口舌能了。似应先调南北水师迅来严备,事机已迫,乞宪度迅赐施行。

    李鸿章接到袁世凯来电,深知朝鲜情势急迫,很多情事已不是袁世凯一个人所能交涉得了的了。正在这时,日人政府自信日军已在朝鲜立稳了脚跟,按照早已拟定好的计划,由日人外相陆奥宗光于6月18日,向清政府发来了共管朝鲜的三条建议:一、日、清共同会剿东学党;二、日、清共同改革朝鲜内政和税务;三,日、清共同训练朝鲜军队。除此还在附件里声称:无论清国同意与否,日人都不会撤兵;清国不同意共同改革朝鲜内政,就由日人独立进行。

    李鸿章立刻向驻日公使汪凤藻电令,命其马上照会日人外务省:

    韩贼已平,我军不必进剿,日军更无会剿之理。已酉伊藤与我订约,事定撤回。又日、韩条约承认朝国自主,尤其没有干预内政之权,均难于条约之外另商办法。

    对于日人之违约,李鸿章仅让照会日人依约办理,断然拒了日人的建议。

    日人外相陆奥宗光接到照会,并不以为然,因为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在这个阴险狡狯的外交骗子认为;让中国处于两难的被动地位,日人为所欲为,继续增兵,抓紧备战,到一切准备就绪,则向中国军队发起攻击。

    这就是说,日人的三条建议,完全是个幌子,其真实目的是让李鸿章于左右“两难”之犹豫徘徊中,而赢得“继续征兵,抓紧备战”的时间。这里一个最好的证明,就是陆奥宗光在其后来所著《蹇蹇录》里的一段描述:余自始对于朝鲜内政之改革,并不特别注意,余假此好题目,非欲调和破裂之中日两国关系,乃欲因此以促其破裂之机,一变阴天,使降暴雨,或得快晴耳。

    仅只数语,此人叵测居心暴露无遗。

    这时,日人派到朝鲜兵力业己超过万名,而游弋在仁川、釜山等港口附近海面的日人军舰也多达8艘,远远超过了清军在朝鲜的现有兵力。

    此时的袁世凯十分清醒地意思到,清日开战,在所难免。可都到了这个份上了,李鸿章知道靠清、日交涉撤军已无可能,仍不积极调兵遣将,预作战争准备,而是把希望寄予英、俄两国的出面调停上。这种调停也不是没有一点作用,但作用不大,只是起到时间上的缓冲,遗憾的是,李鸿章没能很好地抓着这仅有的一点宝贵时间和机会,整军备战,而是坐等调停,坐以待毙。

    而在汉城第一线的袁世凯几乎每日都要与大岛圭介会晤一次,协商双方撤兵,大鸟对袁世凯的软磨硬泡,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他知道军队已准备得差不多了,只待一声开打。袁世凯为了给自己的外交交涉壮底气,还特别电告驻扎在牙山的叶志超,叫他作出向汉城进军的姿态,依此作为向大岛圭介交涉的所恃,但被叶志超以没有北洋大臣的命令为由婉拒。

    随着形势不断恶化,朝鲜王廷的政治气氛也开始变得诡异。朝鲜王室和政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