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文学 www.2kwx.com,点水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今天有点不自量力,胆敢拿面子作文章。当然,我充其量只是发表一点微不足道,自以为是,也许还有些雷声大雨点小的所谓拙见而已。不过,我只是一个坐井观天的中国小公民。碍于知识有限,资质平庸,也就不敢太放肆。在此只说几点个人的见解和立场吧!

    面子问题是一个影响深远、长盛不衰的复杂社会现象,光怪陆离的世态称得上是人性的博物馆。它不分贵贱,人人有资格作之。世人为它而乐此不疲。说到爱护面子,中国人真可谓是个中的高手了。那种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不甘寂寞,层出不穷、锋芒毕露的手段才叫人叹为观止呢。在攀比成风的社会里,卖弄者各自使出浑身解数,不论是花拳绣腿还是真功夫如数家珍般地在人前展示一番。那副嘴脸就甭提了。面子行为又分为两种:一是国家行为,二是个人行为。层次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锋芒毕露,是低层次的;另一种则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有所保留和有延伸潜力的,是高层次的。

    面子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独立问题,它就像化妆一样,主要是为了讨好和做给别人看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注定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跟人类有着密切关系的衣食住行有着不言而喻的瓜葛。人类不再满足于原始社会时的简单生活,于是就试图不断地尝试突破新的界限。在封建社会里,脸面工程做得最仔细、最讲究、最夸张、最有规模的当数皇家人员了。他们对此受之无愧。而作为一国之君,一个封建统治集团里的领头羊,群龙之首的皇帝,更是求面面俱圆,从而使门面功夫发挥到极致。所谓个人荣辱事小,国体事大使他们生活上的一掷千金出师有名。这句口号叫了几千年,其变成了皇帝们最堂皇和无懈可击的借口。一旦个人行为被美化为国家行为,那么所有的奢侈和挑剔都会变得理所当然,一切都不为过了。甚至似乎都在情理之中,情有可原了。皇室人员被称为金枝玉叶,而皇帝更是被称作万金之躯和龙体。如果皇族代表大屋,那皇帝则是屋子的门面了。他们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和素质,是“一国之主”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以来,男女世界就处于男尊女卑的状态。走入封建社会后的中国,皇帝这个自称为天子、代天管理人间臣民的男人,端坐于架设在金字塔尖的龙椅上,像鹰般地雄视着自己的地盘。皇帝是一种合成金属,他们宣称是真龙天子,而龙是想像出来的虚构动物,也是合成的。据说龙角的灵感出于鹿角,龙的身体似蛇,身上的麟像鱼麟,爪似鸡爪。而皇帝坐的椅子称之为龙椅,朝服为龙袍,睡的床叫龙床。吃的东西叫御膳,游玩的地方为御花园。因而称皇帝为龙也的确适当不为过,因为他们所谓的面子和地位大多是由这些物质的排场所营造出来的。这些面子的材料使他们爱不惜手,留恋和忘怀,有时甚至不惜野蛮地掠夺为己有。从而促使历代皇帝的思想都有一种共鸣,就是要把江山当作传家之宝,代代相传下去。让这种辉煌和荣耀化作一圈光环,把它定格于自己所属王朝的头上。用面子来行使自己手中的力量,借此来炫耀自己、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一个皇朝、一段历史及一个国家的面子和优越性(人性有其自私的一面,特别是作为封建社会里的第一把手)。虽然臣民们对君主行尽最高礼烽,但其实他们所惧怕的不是某个人的面子,而是维护这面子的莫名力量。面子存在着肯定和承认的问题由此注定要突出和行使面子必须要有一定的高明手段。在这种心理的左右下,君皇们都很重视维护他们面子的力量――军权。不过,一个真正成功的君主除了会行使暴力手段外,还懂得使用一些软的手段,所谓软硬兼施。他们非常重视两心两意的手段和效果,两心指的是民心和军心,两意即是指民意和天意,军心稳定才有安全感,民心所向就是事业成败的定向和坐标。所以要顺应民意,当遇上异象时,不妨把它们曲解为天意。成功的君主总是在聪明与糊涂、理智与不智、现实与不切实际中游离。

    配龙的也是一个虚构出来的动物,叫凤。龙的阳刚之气极重,不怒而威。而凤则气质高贵,甚至有点高不可攀的味道。虽然做皇帝的女人可一夜成名,但并非个个命中注定。这些富贵代表着皇帝对你的重视程度和宠爱程度,而“下人”趋炎附势的态度又可见你的影响力。所以不见得凤一定就有凤的待遇。可以说皇帝身边女人的面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和手段的水平。这些是皇家的面子故事。

    至于民间,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手段。有两种最常见的出名手法,一是追名,一是逐利。如果名利双收的话,那就可以远近驰名了。当然对名利狂热的不仅是中国人,但中国人对名利的热情不仅反应在物质上,还反应在面子的敏感上,因为中国人向来对面子问题有点类似皮肤过敏的症状。

    一个人的运程往往会影响到一上家族的风水命脉,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以中国人特别看重自己的前途。美其言光耀门眉,光宗耀祖。中国人对政治有发烧的感觉,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了。众所周知,让他们触电尖叫的高压电不是政治的本身,而是政治背后的利益。“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他们不想无人问地寂寞终老一生,追求的是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震憾和刺激。虽然古时有学富五车的说法,但真正像张衣、刘伯温、诸葛亮这样博学多才的人才却是为数不多的。因为封建王朝里所谓的国家栋梁之材全凭皇帝金口钦定。为此,这些候选人只好用自己人生中宝贵的时间去跟皇帝指定的四书五经打交道,谈一场帕拉图式的恋爱。对他们而言,考取功名不仅跟面子有关,还可以增加自己求偶的“谈判”本钱。有钱公子考取功名是为了名利双收,而穷苦人家则是为了出息。由于统治者对女人提出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无稽结论,所以考取功名都是清一色是男儿身。

    而女人唯一的出路和希望是嫁一个好男人。也许对于女人来说,生得好不如嫁得好是她们最好的命运了。但可悲的是,作为婚姻的男女当事人,他们竟无选择权,而只是两个同病相连的执行者。有些人成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牺牲者。不同的人对面子问题也有着形形色色的自我见解。如果把放大镜放在被选者的人格上,那么他们选择的就是一棵清高和充满斗志进取的雄心。如果是一些一生只为财富而兴奋的父母为子女择偶,那么就注定这是一出悲剧了。因为他们只是一张用作换取柴、米、油、盐代用银票罢了。古时的女人就是因为性别上的差别,导致一生被动,很少女人以自我的性别为荣,以此为耻和自我的倒是不少。几乎一生都被男人掌握于股掌之中。运气决定她往后面子的大小尺寸。除了婚姻制度独裁外,连婚后的岁月都可以是天马行空地难以想像,公平的夫妻关系得不到保障。婚后,男人就是一家之主了,支配着一切,包括着感情走向和线路。女人只可百分百地服从分配和尊重丈夫的决定。运气好的可能一生相守,厮守一辈子。当然这种运气并非人人可有的,更多的女人跟恶运纠缠不清。勇敢的女人会跟恶运抗争到底,?弱的会认命,认定“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丈夫风流成性,到处留情,从此丈夫左拥右抱,左右逢源。以前那种一对一的日子不复存在了,甚至为了那个“次品”丈夫跟其他的女人争得头崩额裂。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成了他人的弃妇。

    虽然时易势逆,斗转星移,但中国人的面子问题仍然是两极分化严重。斗,是面子问题的结论总结。虽然人类已脱胎换骨成两脚动物,但死性不改,我们无法摆脱动物的原始本性,好斗成性。所不同的是,其它动物的斗性出发点是单纯的,它们的斗是为了子孙后代,动物的斗主要是以自身的形体和力量征服对方,使其就范。它们生存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吃饱和繁殖后代罢了。而人类的斗早已不再单纯是为了让自己精子能在女人体内占有一席之地的争了。斗,使人类的心越来越恨,越来越麻木,野心越来越大。

    其实,人与人面子之间的对决项目没有什么新意,无非还是“老三样”说穿了就是跟物质、事业、职位、爱情有关。舞刀弄枪大可不必,暗箭虽然不是什么神兵利器,但有时为达目的难免会不择手段,于是暗箭成了名利奴隶不可少的兵器。在物质方面,自然是衣食住行无一不包了。先说一下衣吧。在衣饰打扮上,古人有金楼玉衣,现代人呢?穿金戴银似暴发户般的打扮都早已不稀罕了,视之为过时、庸俗。亦即是意味着名利的数字游戏进入了新纪元,有的新的标准和规则。真的是山外有山(金山),钱外有钱了。似乎财富永远愚愚欲动,财富的多寡视乎人们的接受能力。虽然卖弄自己的财富可以出尽风头,大快人心,不过同时也意味着为自己预订了一个豪华的定时炸弹,从此安全感就走到尽头了。中国古时的明星称之为戏子,也许他们是名人中最“寒酸”的一群了,他们穿着华服演出,描眉画眼像女人般地讲究。可惜华服、化妆、造型都只是代表着剧中人的经典,完全没有风格和个性可言。戏子语出惊人,舞台为无名小辈火上添油,使一个不为人知的小人物变成一个公众人物。是一条可快速成名的捷径。但它却也不是什么好路,而是一条有着难言之痛的崎岖小路。所以走上这条“不归路”的都是一些出身贫寒的人。喜欢听戏的人大有人在,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台上的人投入卖力地演出,台下的人看得如痴似醉。一台好戏充其量不过是一种价廉物美的麻药,效力一过,人们又要回到生活中去,重新面对现实。台下的皇帝继续为国家大事头痛,贵族们延续自己纸醉金迷、寻欢作乐的堕落生活;而市井之徒则要为三餐一宿而愁眉苦脸。而台上的人“梦游”过后,也要回到残忍的现实生活中。风光更多的时候是神话,当年老色衰之时,就是神话亮时红灯的时候了。吃青春饭的人心里比谁都明白,风光不是天长地久的,为了把握曾经的拥有,下台后,他们会苦练内功。因为他们站在舞台上唯有靠自身过硬的内功来突出自己的表现,表现出自己的身手不凡和出类拔萃,剧中人的灵魂就是他们的灵魂。他们只能通过剧中人提醒世人,显示自己角色存在的必要性。

    时间的新陈代谢和标新立异的效率是我们难以想像的,当破旧立新演变成一种势在必行的大势时,我们唯有屈从配合,而无法与之抗衡。所谓压力越大反抗越大,女人要求男女平等和自由空间的呼声越来越高,已成长为一股无法忽视的新生力量了。她们不再甘心于在豪华大屋中固步自封,要踏出狭窄的家门,面对世界的角度和空间,她们要求解除被“软禁”的终身合同。于是她们首先打开那个禁锢女人自由的金笼子,放飞自我。然后又从衣服中挣脱开来,卸下那包裹着身体曲线的沉重衣服,犹如放下了一个多年的思想包袱,让那该露的地方见见花花世界,见识一下世面。穿上真正的时装。过去的戏子今天被称之为明星,这岂只是称呼上的改变,还意味着她们灵魂的解放和独立。时间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和对演员们某方面的屈解,使彼此重新地了解这种历史悠久的职业。

    虽说刻画剧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掌握他们心理高度是一个演员要做的份内事,但是这种本领并非人人都能掌握到位。而且演技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苦寒,梅花的骄傲从何而来!只有得到了有关人员的认同(最重要的是观众),演技才得以保值。演绎好一个角色除了是一个演员的份内事外,还是他们借题发挥的手段之一。因为可借此来提升自己的形象高度,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拍剧已不是明星们唯一的经济来源了。广告商们对广告质量的苛求使他们更加关注明星们的动态和形象,广告也因此成为明星们的另一“副业”当然,广告不仅是他们的聚宝盆,招财猫,更重要的是,它兼任着演员们名气“保温瓶”的角色。明星们是广告商重金礼聘下的勇夫,大家深知彼此的支持是自我面子得以保鲜和延续的其中一种高明手段,因此明星们对广告商的态度是极其高温的,而广告商有时难免也会表现出追星般的执著和欣赏。双方的合作被视为是面子的合作工程。男明星在镜头前尽显阳刚之气。女明星会尽显柔情,把自认为是最唯美的表情和最满意的姿势拿出来卖弄。在镜头前搔首弄姿,并不惜坦胸露背的,仿佛女儿家的特有曲线暴露在天空中,才会特别的柔软和有一种不言而喻的杀伤力似的。虽然明星们的地位和待遇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过以他们一人之力是无法撑起一片善变的天的。今日不同往日,今日的伯乐不仅要求独具慧眼,还需要有惊人的活动能力和交际能力,才能把自己相中的千里马推向和渗透到市场中去。成名前的明星自认是“普通”人,成名后,名气大了,面子也有了,有些明星就不再甘心任人摆弄了,不甘心以“普通”人自居了,真的就以为自己是才高八斗了。他们要反客为主,美其言为个性,风格。当引来他人的模仿时,他们就更不可一世了。在模仿秀里,有些人拿来这些所谓的个性加以夸张的演绎一番,使观众们忍俊不禁,哄堂大笑,而明星们却懵然不知,反而更津津乐道。千里马跟伯乐心照不宣组合所产生出来的化学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他们的渗透方式具有极强的腐蚀性。

    说到中国人面子问题,吃,这方面是不可不提,不可省略的。中国人虽有“吃不厌精,烩不厌细”的说法,但这在古时候似乎只是有钱人家的把戏,对一穷二白的普罗大众而言,这只是一种玩笑而已。他们三餐不继,为五斗米而折腰,根本没有多余的本钱来讲求在高的生活质量,杜甫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最贴切的贫富悬殊的社会写照,绝非强说出来的愁。民以食为天,所以富人们总是最喜欢以此来显耀自己的与众不同,家声的显赫,从而自我标榜。古时的中国富人,几乎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厨子,虽说在饮食上不一定可以僭越帝皇,但是他们是绝对不会亏待自己的。这就是脑满肠肥形成的最佳诠释了。鸡鸭鹅的味道只有富人才有能力去品尝和评价,做法当然也只有他们才可挑剔啦!大户人家有时甚至不屑鸡鸭鹅猪肉塞于他们的牙缝之中。穷苦大众养鸡鸭鹅是一种求生的手段而已,可怜他们长期为他人做“嫁衣”却难分得一杯羹。其实他们与这些极品也不是绝对“绝缘”的。不过,也许等到过年过节才会有机会闻一闻肉香。舌尖上的味蕾对肉香是那么的仰慕,无奈彼此只是擦肩而过的缘份。真的是匆匆一别,不知相会是何年了!这种感觉绝对比戏曲梁祝中的十八相送要真实,更心酸。

    在元朝之前,国家政权一直掌握在汉人的手中。直至蒙古人的入侵,初次让人领教了古人抗外,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感。之后又有满人的进驻,在中原落叶生根。汉人称外族为鞑子,称后来侵略我国河山的敌人为鬼子。西方的侵略者为洋鬼子,日本侵略者为日本鬼子。不过,无论是鞑子或是鬼子,中国人都没有坐以待毙,表现出国人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傲骨和高风亮节的情操。满人的“重蹈复辙”汉人也来一个“卷土重来”满族人虽然是收复了汉人的江山,但是据说自卑心理作祟,在乾隆年间大兴文字狱,来了一个宁枉勿纵。要汉人以多服少,心里自然是不甘。于是有了很多反清复明的民间团体。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清廷的命脉已断,命数已尽的时候,他们也学起了汉人的那一套,想来一个历史倒流。不过,他们跟汉人不同,汉人是团结自己人反抗,而满清则是病急乱投医,竟不惜找外国侵略者做助理。结果,当然是陪了夫人又折兵了。把江山和民族的尊严都出卖了,引狼入室啊!记得看某电影时,有这样一句对白“我们绝对不会接受外国人的统治”侵略者则无耻地说:“在清朝之前,你们汉人不也说不接受外族的统治吗?结果,满族人不也统治了你们几百年吗?”这个道理听起来是何其的冠冕堂皇。

    元朝的灭亡是犯了自作聪明,自抬身价的致命伤。话说他们把族类分为四级,第一类当然就是蒙古人啦!最后的是南人,等于把国家当作蛋糕分作几份,一个统一的国家看起来貌合神离。终于让虎视眈眈的朱元璋乘虚而入,从而使国家的政权又回到汉人的手中。清朝建国初期,也有着蒙古人的通病,看重自己人,轻视外人。直至后来康熙等王推行满汉平等的政策,才得以缓解了一点点的满汉冲突。后期的君主治国无能,无视世界形势,导致久延残喘后,最后政权还是一命呜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