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文学 www.2kwx.com,点水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合成物”而发呆,那就是沉沦,如果那是一杯美酒或一篇佳作,那就是一次大跃进了。

    虽然,故事是虚构出来的,甚至是满纸荒唐言,但我就是坚信它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一无可取的。尽管它不是真的,但我不觉得它愚弄读者,相反,我觉得它写得挺严谨的。其实,哪个那多都不容易。难道你觉得有很多的那多吗?是的,我现在起码知道有三个。第一个是看手记的那多,第二个是写手记的那多,第三个是写这个故事的那多。前二者是活在故事里的人物,后者是活在故事外的。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有共通点的,就是,三人都是假的。因为第三个那多是作者的笔名。三个那多环环相扣,第二个那多活在第一个那多的故事中,而第一和第二个那多又活在第三个那多的笔下。多么微妙的情节设计!那多虽多,但没有一个是多余的。因为每个那多都有自己的活法和想法。每个都是独立的,而不是他人的影子。在写作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写手写作时,总是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经历和思想整理成文字,然后溶入其间。从而变得了作家们的默契和习惯。那多的部分作品以灵异作为题材,多少可以避免重复这种习惯,减少对作品的影响,作品少了这种铬印,新鲜感就增强了。

    看不同的书会有不同的速度和感觉,看理论类的耗时最长,因为需要时间去慢慢地消化和理解。有的书,文字比较浅白,看的时间自然不会太长。而那多的过年是我看得最快的一本,三天的时间看完了。看得快,并不代表囫囵吞枣。相反,我看得比较仔细。我看倪康写的书反而有点马虎。否则,我是不会写下这篇读后感的。不过,我承认在读那多和小张那段对话时的确有一点马虎,我跳了一点点。因为他们的谈话内容偏向抽象,我又不太明白理解。因此跳了一下,这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吧!我觉得,可以体谅一下我这类读者的感觉。

    在对此系列书的评价中,我看过这样一句话,那多的作品,让人在理智上不认同,但在情感上又认同。我不觉得这是一种矛盾。因为,即使我们认定事实并非事实,但是有些情况我们是会有同感和共鸣的。手记中写到那多和冯立德那个舍利子龛的时候,就进入到另一个世界了。即使现实中没有此种事,但是眼花导致产生幻觉,这些经历我们还是有可能碰上的。至于会否也看过那穿着古装异服的美少女和四季如春的美景,那就不得而知了。因为人总会想入非非,所以,在欣赏美的时候,人们常常心不在焉。

    虽然故事不是真实的故事,但总该有些是真的吧!我这样想。所以,当我看到手记里的那个那多在字典中无意中看到图文并茂的欧姆巴时,我居然也学他那样,拿出资料丰富的大词典查找了起来。谁知,欧姆巴我没找着,倒是找到了欧罗巴。事后,我暗笑自己,我是不是有点走火入魔了?不过,想想也没有什么,只要不是看了电视,也模仿人家跳楼就行了。

    在文后,出现了人们拭目以待的怪物。原来是中国传说中的年兽。传说中国人们在过年的时候,最初是用敲锣打鼓的方法避邪(赶走年兽)。后来,则采用了有骨牌反应的炮竹,方法不同,但原理一样,就是用巨响来吓走怪物。想不到,作者竟然会想到这个传说。并把它充分地利用起来。充分的准备使它的价值得到多数的肯定和认同,小说里充满了侦探小说般的悬念。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看此书时,心情竟有点紧张,有点急,一点都不像看惯侦探小说的人。作者成功地把我逼急了,我只有做一回千里马,马不停蹄地看。

    不过,还有一点我不太明白。就是到底是谁付钱把手记传给那多的呢?有谁,愿意不惜一切的代价把东西交给那多。在我心中这始终是个谜。这不是我的盖棺定论,没准什么时候,我也会跟作者一样,英雄所见略同。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